乔建章发表的博客

世界上的任何人

故事梗概:

“静水深流”的故事发生在一家名为“创智科技”的研发机构。机构负责人李明,是个务实、效率至上的老派人,他认为科研要快,就得快,只要项目有趣,他就能想出各种“捷径”。而机构的年轻科研骨干,陈毅,则是个注重细节、严谨认真的新锐,他坚信科研的基石是安全和准确。一场看似平静的合作项目,因为李明的“创新”思维,差点酿成一场保密危机,也让陈毅的谨慎成为了关键的“救命稻草”。

故事正文:

李明看着眼前的研究报告,眉头紧锁。“我们和国外的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星河生物’,进行基因编辑项目的合作,虽然数据看起来很精彩,但进度太慢了!我们得想办法加快速度,不然‘星河生物’会抢先一步!” 他拍着桌子,语速很快,还带着一丝焦虑。

“李总,您指的是将敏感基因序列数据进行共享和协同研究吗?”陈毅小心翼地提出了疑问。

“当然!我们共享数据,他们也共享他们的技术,速度快得多,效果自然好!” 李明毫不犹豫地说道。

陈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李总,您知道吗?根据《单位开展的合作项目:外方人员所在区域设置有何要求》的规定,外方人员的办公、培训、会议、用餐地点,必须不在涉密区域内!如果共享数据涉及到核心基因序列,绝对不能让外方人员直接进入我们的核心实验室!”

李明不耐烦地挥了挥手:“陈毅,别扯什么规定,这是合作,要放开一点!‘星河生物’的团队在国外经验丰富,他们知道什么才是关键!让他们的技术人员直接在我们核心实验室工作,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

就在这时,陈毅的电话响了,是机构的保密安全负责人,赵主管。赵主管严肃地告诉陈毅,他收到了“星河生物”方面的一封邮件,询问是否可以安排他们的首席科学家,钱博士,在李明的实验室里进行“亲密交流”,因为钱博士认为,李明的实验室设备和条件更适合他们进行实验。

陈毅顿时感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脑门。他迅速意识到,李明根本不在乎保密规定,而是为了加快进度而罔顾后果!他立刻联系了赵主管,并根据规定,将李明请到安全部门进行谈话。

“李明,您知道您在做什么吗?‘星河生物’的首席科学家直接进入我们的核心实验室,这不是泄密吗?!” 赵主管的声音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

李明涨红了脸,支支吾吾地说:“那…那他们说他们的技术更适合我们,我只是…只是想让沟通更顺畅一点。”

赵主管冷冷地说道:“‘顺畅’的代价是保密!您必须按照规定,将外方人员的活动地点安排在与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卫重点部位相对隔开的地方!”

接下来的几天,李明虽然不得不按照规定安排外方人员的活动,但仍然心有不甘,觉得陈毅是在阻碍项目进展。他甚至开始暗中调查陈毅的背景,想找出他“阻碍”项目的证据。

幸运的是,陈毅注意到李明对资金的掌控出现了一些异常。他及时向机构财务部门反映情况,最终发现李明偷偷将一部分项目经费挪用,用于请外方人员进行私人会谈,而这些会谈内容与科研毫无关联。

这件事在机构内部引起了轩然大波,李明的“创新”思维最终被揭露,而陈毅则成为了机构保密安全意识的代表人物。

故事案例分析与点评:

这个故事的重点在于强调了保密意识的必要性。李明代表了一种不顾一切、只求快的结果,而陈毅则代表了一种谨慎、细致的思维模式。保密工作,不仅仅是遵守规定,更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自律。

  • 核心概念解读:
    • 涉密区域: 指包含敏感信息、技术资料和关键设备的地方,需要严格管控。
    • 共享数据: 指将数据资源与他人共享,虽然可以加速科研进展,但需要严格控制共享的内容和方式,以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 “与单位保密要害部门部位、保卫重点部位相对隔开”: 这并非简单的物理隔离,而是强调了信息安全策略的整体布局。
  • 现实案例警示: 很多单位在合作项目开展时,为了追求效率,往往忽略了保密工作的细节,最终导致重大安全事故。例如,一些单位不严格控制外方人员的活动范围,导致敏感信息泄露;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访客管理制度,导致不明身份的人员进入涉密区域。
  • “静水深流”的警示: 保密工作不能“静水深流”,需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只看到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潜在的风险。

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通过持续的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可以定期参加保密培训,学习最新的保密法规和技术;可以定期进行保密风险评估,找出潜在的风险点;可以建立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规范各项保密工作。

随访: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提升保密意识,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以下保密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产品和服务:

  • 企业保密培训课程: 针对不同岗位、不同级别的员工,提供定制化的保密培训课程,帮助员工掌握基本的保密知识和技能。
  • 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产品: 包括宣传册、宣传视频、宣传海报等,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的宣教。
  • 安全风险评估咨询服务: 专业的安全风险评估团队,帮助您识别和评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建议。

联系方式: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电子邮件:admin@keepred.cn;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