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entry by 建章 乔

Anyone in the world

故事的名字叫《深蓝的涟漪》

“六集中”管控,简单来说,就像一个严密的堡垒,保护着我们最珍贵的秘密。而这个堡垒的每一道防线,都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承诺。

在某大型科技公司“星河动力”的机密研发部门,住着两位性格迥异的同事:李明和王凯。李明,一个数据骨灰级“好奇宝宝”,喜欢刨根问底,对所有未知的系统和流程都充满兴趣。他性格开朗,积极主动,但有时会不自觉地暴露自己的兴趣,导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王凯,则是一个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性格沉稳冷静,一丝不苟,对细节要求极高,是“星河动力”内部的“守门人”。

故事开始于一个普通的周二。李明突然发现,部门里一个包含着新产品核心技术细节的共享文档,竟然被复制到了几个其他同事的电脑上。更让人震惊的是,这几个同事并没有在工作时访问,而是明显在休息时间进行操作。李明一拍大喝,以为是系统漏洞,立刻向王凯报告。

王凯听完,脸色骤变。他立刻召集了IT部门,仔细排查,发现问题并非系统漏洞,而是因为,有人擅自复制了文件,而且,复制的文件在复制之后,被一些同事偷偷地在休息时间拷贝到了自己的电脑上,甚至通过U盘共享!

“这简直是‘深蓝的涟漪’,一小小的行为,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信息被泄露!” 王凯语重心长地说道。

IT部门立刻启动了“六集中”管控的各个环节。首先是“集中打印复印管理”,他们发现,之前拷贝的文档,已经被打印成多份,并且散落在办公室各处。其次是“集中传真机管理”,检查了传真记录,发现有不明来源的传真文件被发送出去。接着,他们对涉密便携计算机进行了集中管理,禁止非授权人员使用。随后,他们对互联网计算机进行了集中管理,限制了涉密网站的访问。最后,他们对涉密场所手机进行了管控,并要求相关人员进行涉密信息安全意识宣教。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在调查过程中,IT部门发现,拷贝文档的人,并非无意之犯错,而是因为他受到了一个“内部人士”的诱导。这个“内部人士”,竟然是公司高层副总张志远!张志远对新产品的研发进展非常关注,他认为,通过拷贝核心文档,可以更好地了解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张志远的行为,打破了“六集中”管控的根本原则,也暴露了公司内部信息安全意识的薄弱环节。更让王凯震惊的是,张志远在拷贝文档的同时,还偷偷地将这些文档的照片拍摄下来,通过微信发送给外人,试图获取更多的信息。

“这简直是痴人道也无敌了!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保密制度,也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王凯怒火中烧。

经过一番调查,IT部门最终锁定了张志远的信息泄露事件,并立即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张志远受到了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被停职调查。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六集中”管控的执行力度,并开展了全面的信息安全意识宣教活动。

在故事的结尾,王凯对李明说:“李明,你虽然好奇,但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不要轻易暴露公司敏感信息。记住,信息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命运。”

故事案例分析与点评

这个故事的核心在于强调“六集中”管控的必要性,以及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李明和王凯这两个人物,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好奇的探索和谨慎的守护。

“六集中”管控的精髓:

  • 集中打印复印管理: 减少打印文件带来的风险,防止文件被泄露或被篡改。
  • 集中传真机管理: 控制传真记录,防止敏感信息通过传真进行传播。
  • 集中涉密便携计算机和存储介质管理: 限制敏感信息在便携设备和存储介质上的流动。
  • 集中互联网计算机管理: 控制涉密网站的访问,防止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
  • 集中涉密场所手机管控: 限制涉密信息在手机上的传输和存储。
  • 集中涉密文件资料销毁管理: 对涉密文件进行规范的销毁,避免信息泄露。

案例的启示:

  • 警惕“内部人士”的诱导: 即使是公司高层,也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制度,不能利用职权对敏感信息进行随意获取和利用。
  • 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 每个员工都应该具备基本的保密知识和技能,对敏感信息保持警惕,不随意透露,不下载不明来源的文件,不使用非授权的设备和软件。
  • 制度的执行是关键: 即使有完善的保密制度,如果缺乏有效的执行机制,也难以发挥作用。

数据支持:

根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统计,近年来,信息泄露事件数量逐年上升,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数据显示,绝大多数的信息泄露事件,都是由于员工的失职行为或者制度的漏洞造成的。

呼吁:

信息安全,人人有责。让我们共同努力,筑牢信息安全防线,守护我们的国家机密和企业利益!

接下来,我们推荐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致力于为政府、企业和机构提供专业的保密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产品和服务。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可以根据您的实际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培训课程、安全评估、风险咨询等服务。帮助您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体系,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保障您的信息资产安全。

联系方式: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电子邮件:admin@keepred.cn;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