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entry by 建章 乔
“滴滴”,警报声在清晨的“国家信息中心”高架楼内回荡,这并非常规的系统维护,而是紧急的会议通知。会议的主题是“墨阳事件”,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却可能引发巨大震动的信息安全事故。
在这个中心,负责国家信息门户系统建设和维护的“风云三杰”——项目总负责、技术狂人李大锤;首席架构师,一丝不苟的严谨主义者陈志强;以及负责内容管理的阳光开朗的林婉,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李大锤,一个头发蓬松、穿着永远不合身的程序员,对技术有着近乎痴迷的狂热。他自诩“信息界的达芬奇”,坚信“数据就是力量,信息就是武器”。他认为,控制信息,就是掌控世界。所以,他总是想方设法地把各种敏感信息“塞”进门户网站,用各种技术手段“伪装”,试图打破信息孤岛,让数据“自由流动”。
陈志强,则是一个典型的“工匠式”管理者,他信奉“宁可慢,不可错”。他严守国家保密法规,一丁点儿疏漏,他都会吹毛求疵。他坚信,“信息安全,犹如生命线,哪怕一处漏洞,都可能导致灾难”。
林婉,则是一个充满活力、积极乐观的年轻女性,她对信息公开工作充满热情,始终坚持“公开透明,服务人民”,但她对保密知识的理解却相对薄弱,常常被李大锤和陈志强之间的矛盾所左右。
“墨阳事件”的源头,竟然是张文,一个在“建设局”负责项目文档管理的人员。张文负责整理和维护“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相关文档,这些文档涉及到一些涉及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的信息。为了“方便”,他从其他网站下载了一些法规文件,未经任何审核,就未经审核直接发布在了“墨阳”门户网站上,其中就包含一份“战略规划”文件,级别为秘密级。
“我只是想让大家更方便地查阅资料,提高效率嘛!”张文一边辩解,一边脸上洋溢着自认为可笑的得意表情。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
网站改版时,负责保密审查和信息上传工作的黄志敏和申梦洁,由于对保密工作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原网站信息并没有进行彻底的审查,导致“秘密”文件又被刊登到了新版网站上。黄志敏和申梦洁只简单地进行了“符号替换”,认为这样就足够了。
“啊?这怎么可能?”陈志强当场石化,他感觉自己如同身处一场噩梦。
李大锤则兴奋地叫嚣:“这简直是天赐良机!我们可以用技术手段,把这些‘敏感’信息进一步‘加密’,让它更‘隐秘’!”
事情迅速升级。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甚至一些海外媒体,开始关注“墨阳”门户网站的“异常”现象,舆论压力越来越大。国家保密委员会迅速介入,成立了调查组。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员严老,一个资深保密专家,结合《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他多年来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经验,详细地分析了“墨阳”门户网站的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安全,不是简单的‘不发布’,而是‘正确发布’!’正确发布’需要明确的权限管理、严格的审批流程、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持续的培训教育。‘墨阳’门户网站,在这些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严老用他充满力量的嗓音,向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
最终,李大锤、黄志敏和申梦洁被严肃处理,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墨阳”门户网站被关闭,并重新建设。在重新建设过程中,所有人都深刻认识到,信息安全工作,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意识、制度、流程、责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
故事结束后,严老再次强调:“信息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主动学习保密知识,积极参与保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健康发展,才能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监督政府工作!”
故事案例分析与点评
“墨阳”事件,是一个典型的“信息安全”事故,它深刻揭示了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以下是对该案例的详细分析:
- 权限管理缺失: 张文未经授权就发布了战略规划文件,这是最根本的问题。任何信息发布活动都必须严格按照权限管理制度执行,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发布敏感信息。
- 保密审查机制不健全: 黄志敏和申梦洁对保密审查的重视程度不足,只是进行了“符号替换”,未能真正识别和处理敏感信息,导致错误信息被发布。
- 保密意识不足: 李大锤的“信息自由”理念,以及部分工作人员对保密工作的理解偏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监督机制缺失: “墨阳”门户网站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信息。
点评:
“墨阳”事件,提醒我们,信息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保密意识。个人和组织也应主动学习保密知识,严格遵守保密法规,才能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
为了进一步提升您的信息安全意识,我们强烈建议您参加专业的保密培训,掌握保密知识和技能,时刻保持警惕!
现在,就让我们与您携手,共同构建安全、可靠、透明的政府信息公开环境!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政府信息安全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为您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保密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产品和服务。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电子邮件:admin@keepred.cn;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