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博客

管理员用户
管理员用户 - 2021年03月20日 星期六 16:25
世界上的任何人

网站发布信息的保密要求有哪些呢?

 
世界上的任何人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网站逐渐成为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亦有部分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未进行保密审查或保密审查不严格、违规使用有关信息设备、违反信息公开程序等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秘密的泄露。特别是有些部门工作人员未经有权公开单位的批准,擅自公开信息,导致泄密。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来加强警示学习,提升保密觉悟。

2019年8月,某省发改委网站被发现刊登1份机密级文件扫描件多年。经查,该网站信息日常维护工作由发改委下属的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2019年10月初,省发改委收到上述涉密文件后,扫描上传至本单位涉密信息系统。省经济信息中心网站维护室专职信息加载员黑某在收集网站信息时,未经保密审查和批准,用光盘将该文件从涉密信息系统中刻录下来并刊登在网站上,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黑某行政记大过处分,对网站维护室负责人潘某进行诫勉谈话,责令省发改委办公室原网站负责人张某作出深刻检查。

2020年12月,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文书王某收到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发来的1份机密级紧急通知后,按程序报主管副局长林某、办公室主任张某阅处,并根据领导批示交企业科办理。企业科科长谢某提出“转发并限时上报”的处理意见。为及时落实文件精神,该科工作人员张某于当日拟制了转发通知,要求各县局按照通知要求迅速开展工作。张某在拟制文件时没有按规定定密,亦未附省局通知原文。转发通知经谢某核稿、林某签发后,张某擅自对省局通知原文进行拍照,作为转发通知的电子附件一并上传至局办公内网。此后,该局建成门户网站,为丰富网站内容,临时聘用人员任某擅自将办公内网的相关信息上传到门户网站相关栏目内,其中就包括上述涉密文件。事件发生后,任某被辞退,有关部门给予张某行政警告处分,对谢某、林某进行通报批评、诫勉谈话。

这两个案例折射出机关单位保密工作管理不到位的严重情况。保密法明确规定,禁止在非涉密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有些干部职工就是不遵守,导致泄密隐患时有发生。因此,还是要进一步加强保密教育培训的力度,使干部职工掌握基础的保密知识,以免发生泄密事件时后悔莫及。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审核制度必须落实。网站管理部门应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登记制度,承办单位应向网站管理部门提供保密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和机关单位负责同志的审批意见,网站管理部门要做好相应记录备查。不然,好心办坏事儿,只能自认倒霉,此消彼长,你的失误有时也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同时成为另一些人的功绩。需知,这么大的政府系统,效率虽然低下,但还是相当有效力的,保密有关部门人员不会闲着,正时刻监察着,任何违规都可能被发觉,只是早晚而已,而被发现的,十之八九必将被查处。涉密人员必须有一副合规守法的头脑,还得配一颗谨慎细微的心,方能不泄密。

 
世界上的任何人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政府网站逐渐成为信息公开的一个重要渠道。然而,亦有部分机关单位在信息公开过程中,未进行保密审查或保密审查不严格、违规使用有关信息设备、违反信息公开程序等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秘密的泄露。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案例分析,来加强警示学习,提升保密觉悟。

案例一:为开展某专项工作,某区教育局行政办公室主任刘某安排工作人员李某查找相关工作资料。李某从互联网上搜索到与工作相关的1份文件,在没有核对文件真实性及是否涉密的情况下,提交给刘某。刘某没有对文件进行保密审查,要求李某将文件整理后通过电子邮箱发至区电教中心,后被电教中心工作人员转载到区教育信息网。经核实,该份文件属于机密级国家秘密,刘某、李某的行为致使国家秘密进一步扩散。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分别给予直接责任人李某、监管责任人刘某行政警告处分。

案例二:某县纪委起草并印发了1份秘密级文件。为抓好贯彻落实工作,党风廉政室科员刘某未履行保密审查程序,擅自把涉密文件上传至县党务公开网,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刘某行政记过处分,给予负有审查责任的负责人夏某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三:在开展某专项工作期间,某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黄某向组织部副部长林某借阅包括上级下发的机密级文件在内的工作资料,阅后交给宣传部工作人员高某。高某未经黄某、林某允许,也没有履行信息公开审批手续,擅自隐去密级,扫描后发布在该区门户网站,造成泄密。事件发生后,有关部门给予高某行政记过处分,并调离原工作岗位;对黄某、林某进行诫勉谈话,责令其作出深刻检查,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

就上面的几个案件看,工作人员们普遍认为,机关单位在互联网门户网站上登载的信息都应当属于可公开的信息,因为这些机关单位不可能把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上传到网站上。正是出于这种认知,他们觉得直接从互联网上下载信息,转载到本单位门户网站上,即使出现违规问题,也不应追究他们的责任。事实上,网上登载的有关信息是否涉密真伪难辨,如果不是特定领域的专业人士,很难判断哪部分内容涉及国家秘密、哪部分内容又是敏感信息。如果“一根筋”地认为网上信息属于可公开信息,那么泄密案件的发生是再所难免。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通知》中,对机关单位信息公开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机关、单位网站管理部门要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登记制度。在政府网站上发布政府信息,承办单位应向网站管理部门提供保密审查机构的审查意见和机关、单位负责同志的审批意见。机关、单位网站要做好相应记录备查。”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企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门户网站的保密管理,确保所公开信息都不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这是所有机关单位都应尽到的审查责任。

规范保密审查程序。要规范保密审查的基本程序,把“保密审查人员对拟公开信息提出保密审查意见”作为审查的必经环节,把“提请信息公开单位有关负责人对信息是否可以公开进行审批”作为审查的必要环节。坚持全面细致的审查原则,在信息正式公开前,要对标题、正文和附件的每项内容、每个细节进行审核。在此过程中,保密审查人员要对审查意见作出书面记载,提请信息公开单位负责人对保密审查意见进行审核、对是否可以公开的审批作出书面记载。通过这种书面审核的方式,强化保密审查人员和单位负责人的保密审查责任,明确因保密审查不严造成泄密的法律责任。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做好政府网站信息公开中的保密审查工作,需要我们提高保密认识。认识上有偏差和不足,往往导致忽略保密审查或根本都认识不到保密审查流程的存在。当前,部分机关单位未建立保密审查制度,对拟公开的本部门信息没有进行保密审查;或虽建立了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但在操作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不管如何,缺少保密审查程序主要是保密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为什么缺少呢?为什么有的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缺少呢?问题在保密教育的缺失。

希望“我不知道发个网站消息还要保密审查”、“没有文件指示说在政府网站上发文要进行保密审查”、“只是说要上传到网上,没人告诉我说要送保密审查”等等这种说辞再也不要出现。

 
 
世界上的任何人

在机关单位日常工作之中,涉密文件的保密管理并非单独个人所能独立完成,毕竟,这是一个需要协同合作的庞大且复杂的组织系统。在涉密文件运转的整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多名经手人员,只要其中一人发生疏忽,那么整个保密防线即将被突破。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安全保密宣教服务专员董志军称:涉密信息有一个“生命周期”的概念,除非到了最后的“解密”或“销毁”环节,从初期的生成、存储,到中期的传输、访问、展示和使用,多个环节都有可能因为涉密人员工作的不慎,而导致失密或泄密情况发生,进而落入人们常讲的“百密一疏”困境。因此,成功的保密工作是全线涉密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接下来,我们从媒体披露过的几起案件,看一看防范文件泄密的几个环节。

2015年5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县县委宣传部一台连接互联网计算机违规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经查,该计算机使用人为工作人员易某。同年3月,工作人员陈某在交接工作过程中,贪图省事,未按规定履行工作交接手续,在未告知相关领导及同事的情况下,私自将移动硬盘中的部分涉密文件与非涉密文件一并拷贝至易某使用的非涉密计算机上。经查,内含3份秘密级文件。易某接手工作后,工作量激增,未能及时对陈某交接的电子文件一一过目,导致对该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处理。

2016年12月,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参公事业单位研究室主任蒋某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违规存储、处理大量涉密材料,其中绝密级国家秘密1份、机密级国家秘密12份、秘密级国家秘密59份,涉及国家秘密数量多、时间跨度大。经查,蒋某为转业干部,曾辗转部队多个部门工作,业务经验丰富。该计算机中存储、处理的涉密文件为其2008年转业时私自留存。据蒋某称,其日常有收集资料的习惯,认为这种做法对新岗位熟悉工作帮助很大。

2018年4月,某市机要部门通知原市检验检疫局服务中心文件专管员周某紧急去取一套涉密文件,但周某忙于手头其他工作,难以走开。周某认为,取文件而已,反正谁去都一样,便未向分管领导报告,私自委托新入职尚未接受保密培训的驾驶员赵某帮其代领。赵某领取文件后,出于炫耀心理,在返回途中于车内私自用手机将其中3份机密级文件首页进行拍照,并实时在微信群“相亲相爱一家人”中发布,造成泄密。

2019年2月,某市政府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望某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文件时,发现一份传阅的机密级会议纪要对业务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便产生了全文留存以便学习参考的想法。望某知道,按规定若想留存密件需履行报批手续并使用涉密复印机进行复印,但涉密复印机由单位文印室统一管理,已经锁门。此时的望某已十分疲惫,实在不想第二天再“折腾”了,便关了办公室的门,偷偷用手机对该文件进行了拍照,并使用手机软件对拍摄的涉密文件进行文字识别后发送至自己的办公用互联网计算机上,转化为Word文档进行编辑。

看到这么多失泄密隐患和案例,表面上看,涉事人员的错误行为似乎都有一些“道理”,比如私自委托不属于涉密文件知悉范围的新入职人员去收取密件导致泄密的情况,看起来好像是新入职驾驶员的炫耀心理,其实是对保密管理制度的忽视、是心存侥幸的表现。再比如那个交接工作的案例,工作人员似乎认为应该“无私”地将所有文件都给到接任者,进而为对自己传阅的文件不认真审阅,未能及时发现文件密级、保密期限、发放范围等核心要素,导致涉密文件没能被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还比如偷偷拍照的案例,该人员为参考学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明知不符合保密规定,仍然违规私自拍照上传至互联网计算机中等,给涉密文件的泄露开了一个大口子。

通过案情分析,我们的涉密人员应长见识,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故意卖密牟利、对外提供等极端恶劣情形不同,机关工作中涉密文件的丢失、泄露多是过失或对相关后果预料不足所致,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和涉密人员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保密态度,将国家利益时刻放在首位,严禁将密件作为实现个人目的的工具和手段,绝不能将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秘密安全之上。不能因时间紧、任务重就放松了工作标准和要求,坚决杜绝各种图便利、走捷径的行为。真正确立“文件保密一盘棋”的思想,从自身做起,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各位涉密人员请牢记:洁身自好,慎独自持。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董志军补充说:今天的大意懒散和耍小聪明可能让您侥幸逃过今天,但是也会导致明天的悲剧代价。严守保密工作纪律,规规矩矩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方得太平方得始终。我们积极探索和完善安全、保密与合规宣传教育新机制,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新时代的安全保密宣传教育方案,欢迎有兴趣的安全保密人员联系我们,洽谈业务合作。

 
管理员用户
管理员用户 - 2021年02月28日 星期日 09:45
管理员用户
管理员用户 - 2021年02月28日 星期日 09:43
世界上的任何人

随着我国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件传递很多都通过网络途径或电子渠道。不过,也有一些领导干部由于信息化水平较弱,仍然坚持使用纸质文件。尽管如此,在文件的传递过程中,仍有些违规传递涉密信息、违反保密工作程序等行为,直接导致了国家秘密的泄露。下面我们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加强警示学习,提升保密觉悟。

某单位收到一份机密级文件,需要尽快请示领导批示办理,但该领导正在外参加一个重要会议。办公室主任通过短信向领导请示,领导授意其将文件交给自己的司机带到会场。司机在去会场途中给汽车加油,结账后发现车里的文件不翼而飞,造成泄密。该领导和办公室主任均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司机被辞退。

出现了泄密事件,没有一个涉事人是冤枉的,不过却是令人痛惜的。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者指定专人进行,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非邮政渠道传递。一些单位领导干部的司机多为劳务合同工,不属于涉密人员。领导干部为图方便省事,让司机传递涉密文件,极易造成泄密。当然,有人可能会说让司机注意点安全就好了。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保密宣教讲师董志军表示:没那么简单,领导干部的秘书、司机、家人等“身边人”在得到国家秘密后,有意泄密的情况非常之多。要想不犯错,记得严格遵守国家秘密的保护制度和规范,不该给无权的人员知晓,更不能把国家秘密载体交给没有无权访问的非涉密的人员。

 
世界上的任何人

对外交往与合作中提供国家秘密事项应履行的审批手续

[ 修改时间: 2021年02月21日 星期日 10:13 ]
 
世界上的任何人

据俄罗斯《新闻日报》转发的消息:53岁的俄罗斯航天科学院院士、中央制造机械研究所出口公司总裁列舍京,被莫斯科市法院以非法出口技术罪判处在重罪监狱监禁11年零5个月。消息刚刚传出,就有俄罗斯媒体认为,列舍京是一些人包装出来的“中国间谍”。对此,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保密宣教专员董志军表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类似我们常讲的国安即“地下隐蔽战线”,工作极不公开透明,所以一旦被抓住一点把柄,或者扯上一点联系,将百口莫辩。

俄联邦安全局给列舍京开出的具体“罪行”是:1996年,为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准备了13份关于“非对称模型在超音速条件下空气动力绕流数学模型”的说明。作为回报,中国公司向列舍京等人,支付了3000万卢布(约合123万美元)的巨款。

当时中俄双方认定的合作理由是,我国计划利用这些技术制造载人飞船。这项合作,引起了联邦安全局的注意。俄联邦安全局怀疑,该技术可用于“制造运载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火箭”,也可“利用它们研制载人航天飞船”。而列舍京及其同事、律师认为,转让我国的并非先进技术,且不在限制出口清单之列。

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实力远远超越了昔日的“共产主义老大哥”,这让俄罗斯有极少数人,对中国的快速发展深感不安。中国“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后,就有人称,中国飞船得以升空,靠的就是俄罗斯技术。对此,英国广播公司曾驳斥说,中国飞船至关重要的系统,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自己研发的。

这给我们涉密人员带来政治上的警示,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技术秘密的获取成为国与国之间斗争的又一焦点。谁抢占了高科技制高点,谁就有可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胜出一筹,这也是当今世界“政治”的一个鲜明特点。为此,我国高科技领域涉密人员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对此,董志军补充说:国家安全部门有时会急于拿政绩,所以可能会利用对外技术交流时泄密的借口,因此,对外合作涉密人员需严格遵守相关保密工作要求,“瓜田不纳履 李下不整冠”,切勿私自放出国家机密和核心技术,做出让人抓住把柄或者引起误会的错误行为。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帮助各类型机构改进职员们的安全、保密与合规意识,我们创作了大量的宣教作品资源,包括动画视频、平面图片和电子课件,欢迎有兴趣购买的客户或行业伙伴联系我们,洽谈采购及合作事宜。

[ 修改时间: 2021年02月21日 星期日 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