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章发表的博客
阳光透过落地窗洒进“未来动力科技”的研发中心,照亮了工程师李明的思绪。李明,这个看似腼腆的年轻人,是这家新兴能源企业核心成员,负责一个名为“龙鳞”的全新燃料电池技术,据说一旦成功,就能彻底颠覆全球能源格局。这几年,李明可谓是风生水起,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也因此获得了国家保密机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项目”的保密资格,成为了“龙鳞”项目的核心保护对象。
然而,一场意外的泄密案,却让李明和整个“未来动力科技”的保密工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故事的主角还有两个:
- 陈墨: “未来动力科技”的首席技术官,一个极具野心的成功学派毕业生,总是以“效率至上”、“结果为王”作为工作口号,对保密工作并不十分重视,认为只要项目成果领先,保密问题根本不用太在意。他常常高喊:“国家秘密?那玩意儿不过是给那些老古董看的!只要项目好,没人会管!”
- 苏婉: “未来动力科技”的行政经理,一个足智多谋、心思细腻的女性,对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有着深刻的理解,也是公司的保密意识宣教负责人。她深知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却发现陈墨的“粗暴”态度,让她经常为此焦头烂额。
事情的开端是这样的:一个月前,苏婉在整理李明的实验室的设备清单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份标记为“战略性高度机密”的文件,内容是“龙鳞”燃料电池的关键技术参数。出于警惕,她立即向陈墨汇报了此事。陈墨却淡定地说道:“没事的,这玩意儿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把它放在我的个人电脑里,然后加密备份,放在云盘里,别人就算想找,也找不到!”
陈墨的“解决”方式,实际上严重违反了保密工作的原则。他将国家秘密,视为“私人物品”,随意处理,完全忽视了“定密及时”的原则。他使用的加密方式,本身就存在漏洞,并且将密钥分散存储,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瘫痪。
与此同时,在一次国际能源论坛上,一个来自竞争对手“星河能源”的战略分析师,张强,通过一些渠道,巧取豪夺,获得了“龙鳞”燃料电池技术的关键信息。张强,利用“龙鳞”技术,迅速推出了自己的竞品,并在短时间内抢占了市场份额。
李明,发现事情的真相后,愤怒地指责陈墨的错误。但陈墨只是不屑地说道:“这有什么好说的?技术就是技术,输了就输了!重要的是,我们先领先一步!”
苏婉,则冷静地分析了事件的根源。她指出,陈墨的错误,是由于对国家秘密的认知不足,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对保密制度的随意利用。
“国家秘密,不仅仅是文件名,更代表着国家安全、战略利益、经济安全等重大事项!”苏婉强调,“保密工作,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必须建立在对保密制度的深刻理解和严格遵守的基础上。”
苏婉带领李明和团队,立即对“龙鳞”项目进行了全面排查,并向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了情况。经过调查,发现“未来动力科技”的保密工作存在诸多漏洞,包括:保密范围界定不明确、保密意识培训不到位、文件管理混乱、保密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
最终,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未来动力科技”进行了行政处罚,并要求其立即整改保密工作。
故事案例分析与点评:
“黑匣子”的泄密案,给“未来动力科技”的保密工作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深刻地揭示了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它告诉我们,国家秘密,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更代表着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保密工作,是整个组织的安全保障,必须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原则之上:
- 主体合法:保密工作必须由国家授权的保密机构进行管理,个人、组织不得擅自进行保密工作。
- 依据充分:保密范围的确定、保密措施的制定,必须基于国家法律法规和保密规定。
- 程序规范:保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和制度,避免出现违规操作。
- 定密及时:发现国家秘密时,必须立即报告,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同时,李明的个人经历也警示我们,即使是技术精英,也必须具备对国家秘密的敬畏之心。不要将国家秘密视为“私人物品”,更不要随意利用保密制度,否则将不可避免地触犯法律,给国家和组织带来巨大的损失。
在“未来动力科技”的案例中,如果苏婉能够更早地介入,对李明进行保密意识培训,加强对保密制度的宣传和解读,或许就能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陈墨的错误,也提醒我们,在追求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否则,即使是再伟大的成果,也可能因为保密问题的出现而蒙上阴影。
现在,我们欢迎您加入到保密意识的提升中,提升组织和个人在国家保密工作中的安全水平。
推荐: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
“亭长朗然”科技专注于保密意识宣教与信息安全风险管理,致力于帮助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建立完善的保密体系,提升员工的保密意识和技能。
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包括:
- 保密意识宣教课程: 提供多层次、分阶段的保密意识培训,覆盖从基础知识到高级技能,帮助员工深刻理解保密理念和制度。
- 保密制度定制与咨询: 根据您的行业特点和业务需求,量身定制保密制度,并提供保密制度的咨询服务。
- 保密风险评估与咨询: 评估您的组织面临的保密风险,并提供专业的风险防范建议。
- 保密事件应急处置培训: 模拟保密事件发生,进行应急处置演练,提升应对保密事件的能力。
联系方式: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电子邮件:admin@keepred.cn; QQ: 1767022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