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章发表的博客

世界上的任何人

引言:保密,不是冰冷的规章,是守护基石

保密,看似是一些晦涩难懂的规定,实则关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甚至个人尊严。它就像建筑中的钢筋,看似不起眼,却支撑着整个大厦的稳固。很多时候,保密事故并非故意,而是源于对保密原则的忽视、对风险的低估,以及对制度的误解。今天,我们以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深入探讨保密知识,希望能引发大家的警钟长鸣,守护我们的信息安全。

故事:一封被误解的“风信”

“咚!咚!咚!” 办公楼里传出急促的敲击声,很快,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风暴般的表情让李主管脸色煞白。

“叶主任!紧急!‘一号’项目的文件,正在邮政特快专递发送!”

李主管,负责“一号”项目协调工作的职员,立刻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邮政特快专递?!”他瞪大了眼睛,感觉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一号”项目,是国家重点支持的科技攻关项目,涉及核心技术、战略布局等高度保密信息。而叶主任,则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务干部,以果断、高效著称,但同时也略显固执,经常一意孤行。

叶主任,听到李主管的汇报,冷哼一声:“邮政特快专递,是提高效率的手段!时间紧迫,加快文件传递,有利于项目推进!”他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并要求李主管立刻联系邮政,确认文件发送进度。

李主管立刻跑到邮政局,找到了负责此事的张师傅。张师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邮政员,对保密制度的理解并不透彻,只知道“涉密文件要小心处理”。他按照叶主任的指示,将文件打包好,用特快专递发送了出去。

接下来的几天,李主管和张师傅焦急地等待着,监控着邮政的追踪信息。结果,他们发现文件竟然传到了31个省区市政府、国务院15个部委!这就像一场跨越全国的“风信”,让整个团队陷入了一片恐慌。

事情的严重性瞬间被点醒,国务院机动办公室紧急成立了调查组,李主管、张师傅和叶主任都被叫到一起。调查组队长王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保密专家,他冷静地分析了整个事件的经过,并指出叶主任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保密制度。

“叶主任,您认为邮政特快专递,就能解决文件传递的效率问题吗?涉密文件不能随意传递,它就像一把锋利的刀,一旦掉到不该去的地方,就会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王强怒吼道。

叶主任辩解道:“我只是想加快文件传递速度,毕竟时间紧迫!”

王强解释道:“保密不是限制效率,而是要求我们在效率和安全之间找到平衡。您知道吗,即使是一封写着‘打听情况’的信,也可能导致国家机密泄露,甚至引发国际冲突。而涉密文件,风险更高!它相当于暴露了国家重要信息,对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您看,国家机关,企业,甚至个人,都建立了保密制度,是为了防止信息泄露,维护安全。保密制度就像一个防火墙,可以有效阻挡不友好的入侵。如果您不遵守防火墙的规定,就像明知有火冒着,仍然纵火,最终只会毁灭一切!” 王强掷地有声地说道。

“一号”项目文件最终被紧急收回,并对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了处理。李主管和张师傅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

故事案例分析与点评

这个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保密事故的发生原因。叶主任的行为,暴露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对保密制度的误解: 叶主任认为“邮政特快专递”可以提高效率,却忽视了涉密文件传递的巨大风险。他没有意识到,保密制度的目的不是限制效率,而是保障安全。
  2. 缺乏风险意识: 叶主任没有对传递涉密文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充分评估,缺乏风险意识。
  3. 对保密原则的忽视: 叶主任没有遵守“谁知涉密,即为机密”的基本原则,导致文件传递失控。
  4. 沟通不畅: 李主管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及时纠正叶主任的错误,导致情况进一步恶化。

重要保密知识点回顾:

  • 涉密文件: 指国家机密、秘密文件,包括军事、政治、科技、经济等领域的各种文件。
  • 机密: 指国家机密、秘密文件,以及其他对国家安全、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文件。
  • 保密原则: 包括秘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专有性原则、告知性原则等。
  • 保密制度: 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为了保护国家机密、秘密文件,而建立的各种制度和规定。
  • “谁知涉密,即为机密”: 这是保密工作的核心原则,必须牢记于心。

时刻保持警惕,积极主动地掌握保密工作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保密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培训,而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

关于保密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的产品和服务:

昆明亭长朗然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的保密培训与信息安全意识宣教产品和服务。我们提供包括保密制度解读、风险识别与防范、涉密文件管理、信息安全意识宣教等内容,帮助您构建强大的保密安全防线。

联系方式:

电话:0871-67122372; 微信、手机:18206751343; 电子邮件:admin@keepred.cn; QQ: 1767022898